各系部:
根据《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意见的通知》(苏政办发〔2012〕194号)和《省教育厅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苏教职﹝2013﹞37号)精神,为了全面推进我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化教学水平的提升,配合课程改革,丰富网络教学资源,应用于教学,提高培养人才质量。同时选拔优秀作品,推荐参加上级组织的微课大赛。现决定举办2015年微课比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比赛时间及安排
1、报名时间: 2015年5月18日—5月31日;
2、作品准备和系部自评时间:2015年5月18日—6月16日(这一阶段要完成作品,并以系部为单位进行评比);
3、作品上报学校时间:2015年6月16日—6月17日;
4、学校评比时间:2015年6月18日—7月3日。
二、大赛内容及要求
1、比赛内容
以江苏省教育厅颁布的《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上、下册)和《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上、下册)为依据,包括德育课、文化课和专业基础平台课程和专业课程(本校所开设中职和高职课程)。参赛教师可根据自己所涉及的我校开设课程,选取一门课程的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按要求提交作品。
2、作品要求
1)教学设计要求:教学设计应反映教师教学思想、微课程设计思路和教学特色,包括教学背景、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总结等方面内容,并在开头注明讲课内容所属学科、专业、课程及适用对象等信息。文件格式:word。
2)教学视频要求:图像清晰稳定、构图合理、声音清楚,视频片头应显示标题、作者和单位,主要教学内容有字幕提示。
每个作品录制总时长5-15分钟以内。删除与教学无关的内容。录制现场光线充足、环境安静、整洁,避免在镜头中出现与教学无关的标识等内容。现场是否安排学生互动可根据录制需要自行决定。课程成片统一采用单一视频形式。录制方式及设备自定。教师在录制前应对授课过程中使用的教学课件(PPT、音视频、动画等)认真检查,确保内容无误,排版格式规范,版面简洁清晰,符合拍摄要求。在拍摄时应针对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拍摄方式,与后期制作统筹策划,确保成片中的教学课件演示及板书完整、清晰。片头不超过10秒,应包括:学校名称、单位、课程名称、主讲教师姓名、专业技术职务等信息。
3)教学课件要求:课件限定为PPT格式。要求围绕教学目标,反映主要教学内容,与微课视频合理搭配,单独提交。其他与微课教学内容相关辅助材料(如练习测试、教学评价、动画、视频、习题、图片等多媒体素材)也应单独提交。
三、参赛对象
学校全体在职教师。
四、参赛名额及组织方式
1.参赛名额
每个系部至少遴选5部微课作品报送学校参赛。
2.组织方式
按照比赛时间安排,在6月16日前由各系部组织本单位教师准备作品,并开展评比。6月16日—6月17日系部推优作品上报学校科研处(报送方式:CRP邮箱或教务群QQ,电话87815075);2015年6月18日—7月3日学校组织有关专家对上报作品进行评比。
五、奖励办法
1.个人奖项
此次比赛个人奖设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一等奖参赛人数的10%,二等奖占参赛总人数的20%,三等奖占参赛人数的30%,获得一、二、三等奖的选手均颁发获奖证书和相应的奖励,获优秀奖的选手颁发获奖证书。
2.优秀组织奖
根据各系部对此项比赛组织情况,主要依据该单位参赛作品的质量、数量等,评选优秀组织奖若干名并获得一定的奖金及获奖证书。
六、其他事宜
1.参赛作品需为本人原创,不得抄袭他人作品,侵害他人版权。若有参赛作品侵犯他人著作权,或有任何不良信息内容,则一律取消参赛资格,产生的所有后果自负。
2.有关《评分标准》和其他要求参照苏职学会﹝2015﹞4号《关于举办2015年凤凰杯江苏省职业学校微课大赛的通知》执行。
江苏省徐州机电工程高等职业学校
2015年5月21日
评分标准
作品规范 10分 | 一、材料完整(5分) 包含微课视频,以及在微课录制过程中使用到的全部辅助扩展资料:教学方案设计、课件、习题、动画、视频、图片、答案、总结等。辅助扩展资料以单个文件夹形式上传提供。 |
二、技术规范(5分) 1. 微课视频:时长5-15分钟;视频图像清晰稳定、构图合理、声音清楚,主要教学环节有字幕提示等;视频片头应显示微课标题、作者、单位。 2. 教学课件:配合视频讲授使用的主要教学课件限定为PPT格式,需单独文件提交;其他拓展资料符合网站上传要求。 3. 教学设计:应注明讲课内容所属大类专业(2位代码)、专业(4位代码)、课程名称、知识点(技能点)名称及适用对象等信息。 |
教学安排 40分 | 一、选题价值(10分) 选取教学环节中某一知识点、技能点、专题、实训活动作为选题,针对教学中的常见、典型、有代表性的问题或内容进行设计,类型包括但不限于:教授类、解题类、答疑类、实训实验类、活动类。选题尽量“小而精”,具备独立性、完整性、示范性、代表性,能够有效解决教与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鼓励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短小精悍的作品。 |
二、教学设计与组织(15分) 1. 教学方案:围绕选题设计,突出重点,注重实效;教学目的明确,教学思路清晰,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2. 教学内容:严谨充实,无科学性、政策性错误,能理论联系实际,反映社会和学科发展。 3. 教学组织与编排:要符合高职高专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过程主线清晰、重点突出,逻辑性强,明了易懂;注重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以及教与学活动有机的结合。 |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5分) 1. 教学策略选择正确,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能根据教学需求选用灵活适当的教学方法;信息技术手段运用合理,正确选择使用各种教学媒体,教学辅助效果好。 2. 鼓励参赛教师采用多元设计理念、方法、手段设计微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使用但不限于:把图片、动画、视频、HTML网页等多种媒体技术,恰到好处地运用在教学过程中,以实现较好的教学效果。 |
教学效果 40分 | 一、目标达成(15分) 完成设定的教学目标,有效解决实际教学问题,能促进学生知识运用及专业能力提高。 |
二、教学特色(15分) 教学形式新颖,教学过程深入浅出,形象生动,趣味性和启发性强,教学氛围的营造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
三、教学规范(10分) 1. 教师出镜类微课作品:教师教学语言规范、清晰,富有感染力;教学逻辑严谨,教师仪表得当,教态自然,严守职业规范,能展现良好的教学风貌和个人魅力,此类作品本项分值10分在评审时单独计算使用; 2. 教师不出镜类微课作品:教学表述规范、清晰,教学逻辑严谨,严守职业规范,能够较好运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把相关教学内容、教学环节、知识点等讲解清楚,此类作品本项分值10分结合评审规则中教学安排部分合并评审使用。 |
网络评价 10分 | 依据参赛微课作品发布后受欢迎程度、点击率、投票率、用户评价、作者与用户互动情况、收藏次数、分享次数、讨论热度等综合评价。 |